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

快乐


一连读到两篇有关「快乐」的报道,很有趣。一篇是关于金钱怎样才能买来快乐的,一篇是关于快乐与年龄的关系的。
金钱并非万能,却可以买来快乐,可是怎样才能让金钱发挥最大的快乐效应?美国《消费者心理学报》上最近介绍了一个有关的研究。


人的快乐由不同因素造成,据说有五成源自遗传,它形成了你的个性;一成源自入息和婚姻状况。这些都不易改变,或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。可是余下的四成却较易控制,因为源自日常行为,你花钱或者不花钱做什么不做什么,影响你的快乐。
例如你买来美食、靓衫、靓屋,可以快乐些。买来的东西有些实实在在,有的只属感受,好像出席音乐会、看球赛、到高级餐厅「吃气氛」等等。


这样的花钱可让人快乐不用怀疑,有趣的是,调查发现把钱分开花会多点快乐,就是说花一笔大钱去听一场顶级音乐会,不如分开去多听几场次级的音乐会;把愉悦分摊开,好过一次过得到短暂的超级享受。


这样买来的享受不只限于购买的时间里,还会扩散到相关的生活领域,例如你花钱去做保健运动,就自觉生活也健康愉快了。


你或者会说,这不就是「阿妈是女人」般的常识吗? --有人对五千余个家庭进行四年跟进调查来证实你的常识是对的,你该很快乐吧?


至于第二篇报道所说的,你大概就觉得新鲜了:有研究发现,人年纪大了比年轻时快乐。


这与一般人的印象大相径庭,一般人的印象是,年轻少艾不知愁,到年纪大了,色衰体弱,各种毛病接踵而至,生活的色彩就越来越黯淡了。


可是美国一个在全国向34万多人进行的大规模盖洛普调查,发现这并非事实。调查是二零零八年进行的,接受电话访问的人,年龄从18岁到85岁,问卷涵盖广泛问题,包括对个人「总体幸福感」(global well-being)的评分。受访者还要分别回答,昨天曾经感受到陶醉(enjoyment)、快乐(happiness)、紧张(stress)、忧虑(worry)、愤怒(anger)、悲伤(sadness)吗?


这六项属于「即时幸福感」(hedonic welling-being)


美国国家科学院五月发表了有关分析,指出不论从任何角度看,年纪大了反而较快乐。


在「总体幸福感」方面,人在18岁时「自我感觉良好」,但接着就每况愈下,直到50岁出现明显的逆转,越来越觉到快乐,到了85岁,那感觉超过了18岁。


至于「即时幸福感」(昨天的感受),紧张感自22岁开始下降,85岁降至最低点;忧虑保持平稳,到50岁却急遽下降;愤怒自18岁即持续消减;悲_感则呈上升趋势,到50岁达到顶峰后下滑,直至73岁,再轻微上升,直至85岁;陶醉与快乐的表现相似,都逐步减退,到了50岁调头上升,持续25年,然后很轻微地下滑至85岁,但始终没再回落到50岁的谷底。


从上看得出,50岁是个明显的分水岭;年过半百,人的心情不是消沉了,而是日益上扬。为什么会这样,还有待研究。


英国一位心理学教授说这些发现非常令人鼓舞,并认为这种情绪的上扬不是由日常生活的事情推动的,而似乎是由人内心深处某些东西推动的。


这些调查对你的人生远景展望有帮助吗?
**
参考文章:
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10/06/01/health/research/01happy.html?src=me&ref=homepage
http://www.psychologytoday.com/blog/ulterior-motives/201005/money-can-buy-happiness-if-you-spent-it-right

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

强摘的瓜不甜


小聪明忙碌一生,大聪明宁静一世。--佚名

炎炎夏日,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降雨,寺院中的草皮都枯乾了。 老师父于是交给小和尚一袋草种,吩咐他去撒种。 小和尚才撒了几把种子出去,就吹起一阵强风,不少种子都被吹走了。 「师父,怎么办啊!种子都被吹跑了!」小和尚焦急不已。 师父慢条斯理地说:「别紧张。被吹跑的种子都是空的,没办法发芽,随性就好!」 小和尚摸摸头,继续撒种子。这时却飞来一群麻雀,吱吱喳喳地啄食起来。 小和尚想跑去赶麻雀,但被老师父制止:「别急,种子很多,麻雀吃不完,随遇就 好!」 当天晚上,突然下起豪雨,小和尚一想起积水一定会冲跑不少种子,便坐立难安。 老师父又安慰小和尚:「水流到哪儿,种子就会长到哪儿,随缘就好!」 几天后,太阳再度露脸,草种吸足了水,又照射到温暖的阳光,纷纷萌发新芽。寺 院的各个角落,很快地又恢复了绿意盎然。 小和尚开心不已:「师父,您说的果然没错!草都长出来了呢!」 师父微微笑着:「没错,这就是随喜。」

心的体验:

有一句俗话说「强摘的瓜不甜,强求的缘不圆」。人生在世,我们难免对人、事、 物患得患失,而恐惧、担忧、烦恼也随之而来。中国人常说「尽人事,听天命」, 这句简单的话,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。 因为,只要经过付出与努力,只要知道自己已经尽了全力,我们就应该放下所有忧 患,让该来的来,该去的去,心头的压力就自然能减轻不少!

2010年9月6日星期一

从巴菲特投资神话谈到基金分红


提起基金分红(Distribution)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股息(Dividend),当然,惟有公司或基金赚钱才能派发股息。或许您会问:分红是不是越多越好?这个时候,专家则会很冷静地告诉你,“分红是左手倒右手,分的都是自己的钱”,“分红没有什么意义”。


确实,而基金分红的确是左手倒右手,把自己的钱分给自己,谈不到赚了。但是分红绝不是没有意义的事。从小处而言,基金分红给投资者多了一个选则,一种是现金红利,另一种是红利再投资。看好后市则可以红利转投,基金公司对红利再投资均不收取申购费,红利部分将按照红利派现日的每单位基金净值转化为基金份额,增加到投资人账户中。这样可以继续坚持全额持有、赚取未来更大的收益,这种方式不但能节省再投资的申购费用,还可以发挥复利效应,除本金生利息外,利息还会滚利,从而提高基金投资的实际收益;若不看好后市也可以选择现金分红,落袋为安、保住部分胜利的果实。现金分红,其实也相当于赎回一部分基金,但是不用花任何费用。


巴菲特是从来不分红的,如果你在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,它今天就变成了大约2.7亿美元,这还是税后收入喔! 巴菲特有极少分红而给投资者创造巨大价值的神话,你应该也听过,但是神话的背后或许还有另外一个故事。在故事当中,你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,你把自己全部身家卖掉,换成1万美元在1956年交给了巴菲特,终于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,你可以仰天大笑,因为你的身家已经超过2亿!是大富翁了!在巴菲特的管理之下,你的1万美元变成了2.7亿美元,从此之后你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了。


故事的结局很美完,但是要注意,在故事的结局里,成为亿万富翁的你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。在把钱交给巴菲特的五十四年里,你一直也没有享受过任何奢华,只能眼睁睁看着股神巴菲特提取着你的管理费,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亿万富翁的生活。


讲到这里,你会怎么想?分红好,还是不分红好?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



  © Blog Design by Simply Fabulous Blogger Templates

Back to TOP